业务范围:节能评估 | 可行研究 | 环境影响 | 合同能源 | 清洁生产 | 能源审计 | 水土保持 | 污水处理 | 节能改造 | 资金申报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之窗 > 政策法规 > 正文

政策解读 | 推广多能互补工程的关键是什么?
2016-07-11 09:49:46   来源:原创 2016-07-08 孙航 能源杂志   作者:   评论:0   点击:

2016年7月6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希望推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以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这两种多能互补集成模式,这标志着政府
2016年7月6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希望推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以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这两种多能互补集成模式,这标志着政府方面正式着手开始了能源互联网的推进工作。

 

文件表示: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减少弃风、弃光、弃水限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目前,业界经常提到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没有明显并列关系的定义,一是微电网系统,也就是“分布式能源+储能”,二是跨国电网,也就是国网根据特高压所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三是智能能源,也就是依靠“物联网”来提高能源产业链运行效率的一种新技术。可以看出,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是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前两种概念,也就是电网“微小化”与“巨大化”的两个极点。

 

在过去的几年间,当人们讨论“能源互联网”时,经常会把其类比成信息互联网,而以“分布式+储能”为主的能源微网系统则被视作类似于电脑手机的互联网终端设备,而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能源互联网”一词的第一印象。这样类比下来可以发现,用统筹思维来规划能源微网实际上不是一件很高效的事,正如很难通过政策来要求市民人手一台智能机一样。在理想的状况下,它应该是用户的一种自发行为。而支撑这些行为的则是可以让投资者从中利益的能源行业氛围与体制。

 

在国外经验已经较为成熟的当下,中国的能源微网在历经了长久的宣传工作之后还没有出现一个标杆型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还暂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回报预期,在成本方面,作为重要设施的微型燃气轮机和储能电池由于国产化较慢,价格一直持续高位;作为原料的天然气由于气改力度偏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在收益方面,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自己发的电的话,那么在目前的电价结构下,用自家发的电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特别有经济优势的替代品。而用户如果想要对外售电的话,在和电网公司以及其他利益方的沟通成本又比较高。这些都成为了能源微网的掣肘因素。

 

如果说能源微网针对的是个体的用户,那么“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针对的就是大型的基地,它可以看做是《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综合能源基地”这一笼统概念的细化,也可以看做是国家电网“一特四大”方略(特高压+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混合升级版。而其目的是利用传统能源的高调节性,来解决新能源的波动问题,这从它的名字“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中各类电源的位置顺序中可见一斑。

 

与能源微网注重营造适合的行业氛围,扩张增量的项目规模略有不同,“大基地系统”更多关注的是协调现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优化存量效率。事实上,考虑到西部能源大型项目的投资者多为和政府关系密切、便于管理的国有企业(例如几大流域水电的开发主体),外加电网调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技术上来讲,在统筹规划之下,大基地多能互补系统的实现难度并不大,问题在于,这个体系很可能是低效的,例如,如果火电没有进行灵活性改造,那么用它来调峰可能会产生很高的煤耗,得不偿失。因此,想办法让现有的大基地多能互补效率提升,是这种模式的关键所在。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能源微网与能源大基地虽然体量与发展模式不同,但在多能互补方面多少都面临了共同的问题。基因造就独特性,环境造就相似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并非偶然。如果需求侧管理的相关制度可以较为完善,分布式售电又无需较高的沟通成本,那么能源微网的规模化发展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可以更加完善,那么能源大基地多能互补的效率也会提升得很快。一言蔽之:模式推广,改革先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示范性的多能互补示范性项目的发展动力更多源于企业自发,发展速度则取决于该模式的回报率。它应该是能源行业市场化制度的产物,正如森林是沃土的产物一样。

 

>>>>            政策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改能源[2016]14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能源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关要求,为加快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合理需求,带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意义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二是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

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减少弃风、弃光、弃水限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是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主要任务

(一)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

在新城镇、新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公用设施(机场、车站、医院、学校等)、商务区和海岛地区等新增用能区域,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同时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在既有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居民小区等集中用能区域,实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时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二)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

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具有灵活调节性能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建立配套电力调度、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开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一体化运行,提高电力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提升电力系统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综合效益。

 

三、建设目标

2016年,在已有相关项目基础上,推动项目升级改造和系统整合,启动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

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弃风率控制在5%以内,弃光率控制在3%以内。

 

四、建设原则及方式

(一)统筹优化,提高效率

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以综合能源效率最大化,热、电、冷等负荷就地平衡调节,供能经济合理具有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统筹优化系统配置,年平均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应高于70%。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以优化存量为主,着重解决区域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对具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条件的地区,新建项目优先采用该模式。

(二)机制创新,科技支撑

创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优先执行国家有关灵活价格政策、激励政策和改革举措。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系统集成、优化运行等相关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能力升级。示范项目应优先采用自主技术装备,对于自主化水平高的项目优先审批和安排。

(三)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积极推进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能源基地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建设,将产业示范与管理体制、市场建设、价格机制等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探索有利于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大规模发展的有效模式,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

 

五、政策措施

(一)实施新的价格机制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针对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在能源价格市场化机制形成前,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行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的电价、热价、气价等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峰谷价格、季节价格、可中断价格、高可靠性价格、两部制价格等科学价格制度,推广落实气、电价格联动等价格机制,引导电力、天然气用户主动参与需求侧管理。具体价格政策及水平由国家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按权限确定。

针对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统筹市场形成价格与政府模拟市场定价两种手段,加快推进电力和天然气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价格市场化机制。在市场化价格形成前,实施有利于发挥各类型电源调节性能的电价、气价及辅助服务价格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经国家认定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优先使用国家能源规划确定的各省(区、市)火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及补贴等总量指标额度。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就地消纳后的富余电量,可优先参与跨省区电力输送消纳。符合条件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项目将作为能源领域投资的重点对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按程序申请可再生电价附加补贴,各省(区、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初投资补贴或贴息、开设专项债券等方式给予相关项目具体支持政策。

(三)创新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

积极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结合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工作,创新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管理和运行模式,开展售电业务放开改革。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电(气、热)网接入、并网运行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统筹协调用能、供能、电(气、热)网等各方利益,解决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并网和余电、余热上网问题。相关电网、气网、热力等管网企业负责提供便捷、及时、无障碍接入上网和应急备用服务,实施公平调度。创新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商业模式,鼓励采取电网、燃气、热力公司控股或参股等方式组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从事市场化供能、售电等业务,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用能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开放共享、灵活智能的综合能源供应及增值服务。

 

六、实施机制

(一)统筹规划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国家能源规划中明确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并将相关国家级示范项目纳入规划。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应在省级能源规划中明确本地区建设目标和任务,针对本省(区、市)新城镇、新建产业园区等新增用能区域,组织相关地方能源、城建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区域供用能系统综合规划,加强与城市、土地等相关规划衔接,通过市场化招标等方式优选投资主体,统筹安排供用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可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备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认定,向社会统一公告。

(二)加强组织协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和指导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实施,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示范工程评价标准,协调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负责省(区、市)示范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优化和简化项目核准程序,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确保示范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示范效果。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应加强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事中事后监管,针对规划编制和实施、项目核准、价格财税扶持政策、并网和调度运行等情况出具监管意见,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有效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2016年7月4日

 

版权声明|稿件为能源杂志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名称

 

· END ·

 

上一篇:政策聚焦 | 能源装备吹响“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
下一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