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范围:节能评估 | 可行研究 | 环境影响 | 合同能源 | 清洁生产 | 能源审计 | 水土保持 | 污水处理 | 节能改造 | 资金申报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培训案例
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案例 > 正文

现场丨绿色能源发展要关注哪些点?听听郑栅洁、何勇健、安筱鹏、王志轩……这些大咖怎
2016-07-28 16:05:55   来源:金亚勤 卢奇秀 中国能源报   作者:   评论:0   点击:

今天(7月27日),中国华能和西门子在京联合举办了2016能源•绿色发展论坛。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在演讲中披露,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 6%提高至12%,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并重申了我国能
今天(7月27日),中国华能和西门子在京联合举办了“2016能源•绿色发展论坛”。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在演讲中披露,“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至12%,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并重申了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详讲了中国“十三五”能源发展政策导向及主要举措。他认为,当前,世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发展呈现供需宽松化、格局多极化、结构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竞争复杂化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丹麦驻中国使馆能源参赞Thomas Shapiro Bengtsen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文丨金亚勤 卢奇秀

中国能源报记者

全文约 4000 字  建议阅读 6 分钟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
携手共创绿色能源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步伐,水电累计投产1.1亿千瓦,水电总量占全国总装机比达21.2%;风电占比较“十一五”提升5.4个百分点;新增光伏4100万千瓦;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至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重点领域改革及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并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好绿色低碳发展难题,使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电力找到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宽广出路。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

中国“十三五”能源发展政策导向及主要举措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发展呈现供需宽松化、格局多极化、结构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竞争复杂化趋势。我国能源行业呈现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结构双重更替加快、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系统形态深刻变化、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等特点。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传统能源结构性过剩

  • 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大幅超过消费需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 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创1978年以来最低水平,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数 4329 小时,部分地区不足 3000 小时,今年预计降至4000小时以下。

  • 全国原油加工产能利用率不足70%。

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

  • 我国风电、光伏、水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但部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严重。“十二五”期间,全国弃风率最高达到17%,累计弃风电量958亿度、弃水706亿度,今年上半年“三弃”矛盾进一步加剧。

  • 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比例偏低,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 东中部电力负荷中心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 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但依赖大规模外送,需大量配套煤电调峰,经济性较差,还有可能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形成“负效应”。

天然气消费市场亟待开拓,“十三五”约有 800 亿方天然气需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能源清洁替代任务艰巨

  • 每年散烧煤消费量约7—8亿吨,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量20%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煤改气”、“煤改电”非一日之功,成本高;“劣质煤改清洁煤”也面临很多难题。

  • 清洁油品利用率不高。

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较低

  • 能源系统调节性能较差,设备利用率较低。

  • 电、热、冷、气能源品种分散供应,梯级利用程度低。

  • 主要能耗水平与国际差距较大。

跨省区能源资源配置矛盾凸显

  • 新常态下,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需求增长减弱,市场空间萎缩,接受外来能源的积极性普遍降低。

  • 能源送受地区之间利益矛盾加剧,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受阻,部分跨省区能源输送通道面临低效运行的风险。

适应能源转型变革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能源政策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加快双重更替,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系统优化,创新模式,构建高效智能能源系统;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自主调节,积极变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增强能源及相关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能源绿色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撑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而集成、能力、数据、云管端和生态系统是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5个着力点。

 

1、集成是重点,它不仅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也是长期以来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

 

2、能力是主线,在两化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新型能力体系和六大类能力,即研发创新类能力、生产管控类能力、供应链管理类能力、财务管控类能力、经营管控类能力和用户服务类能力,从而让用户更好的参与企业创新的全流程,让企业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3、数据是灵魂,依靠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日益复杂的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定制化生产,从而实现智能制造满足和服务客户的需求;

 

4、云管端是新基础,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4个制造新基础,这既是加强工业2.0、3.0“补课”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工业4.0的客观要求。

 

5、生态系统是制高点,未来产业的竞争将是生态系统的竞争,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前我国电力需求仍将处于中速增长,按照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目标,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万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长4.8%左右。

下一步煤电发展要审慎、高效、清洁发展煤电,严控煤电建设进度、优化煤电建设时序;大力推行洁净煤发电技术;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布局建设大容量、空冷、超临界燃煤机组,东中部受端地区适量布局建设负荷支撑的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要按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科学安排现有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改造。

我有四点建议:

一是控制电源发展节奏,保证各类电源建立有序发展。

  • 严控煤电新开工建设;

  • 坚持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新能源,

  • 审慎出台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

二是统筹电力改革与行业发展、经营,合理把控节奏,避免行业风险聚集。

  • 统筹协调电力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与行业发展和经营,完善相关调控政策。

  • 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化改革秩序,创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环境,真正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是坚持输出与就地消纳并重,加快建立辅助服务市场,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 扩大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围内平衡消纳能力。

  • 加快建立辅助服务市场,提高系统综合调峰能力。

  • 推广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完善阶梯电价制度。

四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电力企业经营负担。

  • 加强资金支持,为燃煤机组环保改造及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 规范政策制定和执行,环保制度改革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行业和全社会减排;

  • 及时足额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
创新电力体制 发展清洁电能

 

近年来,中国清洁电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及电力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我国已成为水电超级大国,风电、光伏装机增长迅速,上网电量持续上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能源结构仍与世界能源结构存在巨大差异,能源结构亟待改善。要突破清洁电能发展的瓶颈制约。

  • 一要改变基于资源禀赋的战略选择,在煤炭总量控制,碳配额及其交易,煤炭综合清洁利用,产业优化与节能机制等方面实施政策导向。

  • 二是加快技术、体制及网络建设,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技术与能力的发展,同步发展远距离输电网和分布式智能局网,重构配售电网体制,积极消纳零散、波动的风电、光伏发电及小水电等。

  • 三是实施结构性改革推动水电建设。

  • 四是调整水电、火电关系与产业政策,明确水能区域分布与能源战略选择,建立跨区域水电输送体制,加快分布式小水电网络建设,实施政府绿色补贴政策引导。

在清洁电能发展与公共政策导向方面,市场导向的竞争机制是清洁电能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推动是清洁电能产业成长的双轮和动力;普遍服务成本及其分担方式的科学设定是清洁电能产业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财税政策支持、公共政策引导、投资模式创新是清洁电能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资本市场及其投资模式创新是清洁电能产业发展的要素配置基础;产业拓展、价值创造及其认可形式创新是清洁电产业做大做强的持久保障。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
加快实施终端电能替代

中国华能是全球电力装机规模最大的能源企业,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和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华能将按照习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要求,从加快推进电源结构调整、加快提升煤电机组清洁化高效化水平、加快由能源生产为主向能源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型、加重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合作五个方面,为建设绿色、低碳、清洁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 一是加快实施终端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 二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

  • 三是关注电力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搭建交流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国跃
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推进低碳、清洁,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已经有164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5个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

2015年,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29.2%,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7%,同比增长了2130亿千瓦时,增速达到15.2%,创历史新高,几乎占到全球发电量的全部增量,德国和中国分别以23.5%、20.9%的增速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速最快的两个国家。

 
丹麦驻中国使馆能源参赞Thomas Shapiro Bengtsen
中国火电转型期的三个建议

针对中国火电转型期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火电厂的的灵活性,二是开发电力市场改革,创建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驱动火电灵活性,三是建立火电行业学习研讨交流传播平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共同提升火电厂的的灵活性。

上一篇:「大咖说」王小康:能源变革时代的节能优先战略
下一篇:中国节能潜力可比“沙特油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