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范围:节能评估 | 可行研究 | 环境影响 | 合同能源 | 清洁生产 | 能源审计 | 水土保持 | 污水处理 | 节能改造 | 资金申报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培训案例
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案例 > 正文

“互联网+第三方治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关键途径
2016-07-18 10:18:26   来源:2016-07-14 海南循环经济   作者:   评论:0   点击:

垃圾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利益。据业内人士介绍,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垃圾至少可以减量30%至50%。然而,大多数人扔垃圾仍处于盲扔状态。对此,有人表示,为保护环境也知道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利益。据业内人士介绍,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垃圾至少可以减量30%至50%。然而,大多数人扔垃圾仍处于“盲扔”状态。对此,有人表示,为保护环境也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但存在如何分类的困惑: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不可回收,让人难以辨别。

为什么要聚焦垃圾分类回收这个话题?

 

一方面,“垃圾围城”确实是城市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据《2014-2018年中国垃圾处理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全国 600多个市级城市中,2/3的城市已被城市生活垃圾包围,1/4的城市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垃圾围城”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源于这么多年太湖治理的实践经验。太湖流域环境质量之所以明显改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太湖流域建立健全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回收处置体系。而且,这十多年来,垃圾处置方式已由填埋为主转变为焚烧发电和填埋并存,大大提高了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太湖流域等地也率先建设了餐厨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的体系和终端设施。

十多年前,江南农村还能看到垃圾遍野的现象,现在大多数地方已恢复了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粉黛的美丽景象。可以说,垃圾的有效收集处置对太湖水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希望垃圾不止于末端有效处理,而是能从源头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这也能减少焚烧环节的经济成本和有毒有害物质(比如二噁英产生的几率。

垃圾分类回收为什么难以推广?

近几年,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各地做了很多探索,南京也不例外。从2011年起,南京市政府就开始着手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某一小区就放了三种类型的垃圾箱,还单独设立了电池回收箱。政府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但是,除了少数社区成功外,其他地方基本无疾而终。

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为三类:一是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知识缺乏有效的获取途径,因此,分类回收意识欠缺、行动匮乏。二是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三是产业链条不健全,后续处置设施跟不上,前端分类工作也白做。

仅这三个原因,就反映出这项工作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首先,这不是政府能自个儿掌控的,需要居民配合从每个家庭做起。老百姓发动不到位,这项工作也就无从下手。

其次,法律法规制定要有实践做支撑,把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归纳总结上升到法律规范。垃圾分类回收之所以法律滞后,主要源于实践或实践成效的滞后。

最后,这项工作不只涉及到政府部门,还涉及到众多企业单位。企业绿色理念健全不健全?是否建立起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经营理念?哪些是政府兜底?哪些要交给市场,交给第三方去做?因此,说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点也不夸大。


如何解决垃圾分类回收?

基于上述分析,根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难题,仅靠政府是行不通的,这几年很多城市无疾而终的实践也证实了这点。因此,要打破僵局,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要突破传统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第三方治理的力量。

一是在居民的认识和行动问题上。政府机构由于力量有限,不可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而借助互联网却可以做到。有关政策措施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等能非常便捷地跨越时空直接推送到居民手中。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每一个居民家庭垃圾分类情况,可以跟踪每一件废品最终去向,充分掌握地区垃圾产生量、种类和占比、废弃物流向等,从而为后续分类和回收处置利用的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在法律法规滞后问题上。现在政府面临“塔西佗陷阱”的挑战,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往往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很多老百姓不相信政府,甚至不相信专家和媒体,成了“老不信”。这种情况下,政府做不好的事情可以放手给社会做,社会组织反而能赢得居民的信任,宣传和发动的效果也会更好。

比如,南京一家NGO组织选择了几个小区,手把手教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无锡一位退休教师痴迷于环保酵素的推广,至今已在各个社区和大中小学开办了上百场讲座,还利用qq群及时释疑解惑,带动了一批人实现家庭厨余垃圾的就地减量和资源化。南京一家民营企业,利用手机终端建立了一个上门预约回收垃圾的系统,短短6个月用户就上升到5000户,覆盖面可达5万户。

以上这些案例说明,只要授权、放手,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和互联网优势,是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政府可以支持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高,制定出更科学、更可操作的法规政策。

三是在产业链问题上。垃圾处理不能简单看成是政府该包办的事,应该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依靠第三方力量。要分清哪些是属于政府必须做的,哪些属于政府通过优惠政策、财政资助等方式可以放手给环保NGO、民营企业做的,调动民间智慧、市场力量去打造一个科学高效的产业链。

比如,在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方面,国家已有政策方面的初步要求,但是要让企业一下子自觉自愿去做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外力推动。即便是苹果这样的世界品牌,在中国建立绿色供应链也是在环保NGO的外力强制下被迫开始的。要想让企业建立绿色生产销售理念,成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也需要第三方力量的推动。

如何解决垃圾分类回收难题?较为理想的答案是:政府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第三方治理,早日形成社会共治体系。(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上一篇:SCI被卖了200亿?以后我们拿什么衡量论文指标
下一篇:关于世界与中国能源若干问题之管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