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范围:节能评估 | 可行研究 | 环境影响 | 合同能源 | 清洁生产 | 能源审计 | 水土保持 | 污水处理 | 节能改造 | 资金申报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行业观察
首页 > 绿色资讯 > 行业观察 > 正文

中国绿色金融新机遇
2016-11-08 10:12:56   来源:郭沛源 社创客   作者:   评论:0   点击:

绿色金融发展脉络和热点近年来,所谓的环保风暴刮得越来越厉害,随之而来的能耗大户、排放大户、污染大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也已经逐步转化为金融机构财务、资产方面的风险。从一些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中

 

绿色金融发展脉络和热点

 

近年来,所谓的“环保风暴”刮得越来越厉害,随之而来的能耗大户、排放大户、污染大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压力也已经逐步转化为金融机构财务、资产方面的风险。从一些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触碰到环境方面的风险了。

 

另外,环保部门也有诉求,希望金融系统能够支持环保工作,减少或者遏制甚至终止对污染企业的贷款。从2007年开始,银监会、央行和环保部门开始了一些跨部门合作。比如,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之间可以信息共享,如果环保部门有一个企业的黑名单,那么这个名单可以共享到商业银行,银行可以根据这个名单的情况,停止新增贷款或者收回已经发放的贷款。至2012年,银监会推出了一个指引文件,即绿色信贷指引,这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第一次监管机构以文件方式明确了绿色金融或者绿色信贷是什么含义。

 

这其中有三层含义:第一,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或者项目的资金支持;第二是压缩、停止对污染或者高能耗的行业或者项目的支持;第三,是银行自身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如建筑节能、绿色办公等。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与国际是对应的,是防风险,也是产品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其中,关于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过去几年讲得最多的是能效融资类的项目。

 

能效融资这一类的项目, 最早是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在2007年左右引进到国内的创新金融产品。基本模式是,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借款人利用贷款做节能或技改,因节能而节约的成本用作给银行的还款付息。

 

当年很多商业银行并不了解这种模式,而且传统的商业银行缺乏能源能耗方面的专家,所以拿不准里面的风险。

 

所以最早IFC引进这个项目的时候采取了一种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基本是如果一个能效融资的项目发生了风险,那么这部分风险将由几方面共同来承担:由借款的商业银行承担一半的风险;另一半风险分为两部分人承担,一部分人是有公共的资金,比如最近IFC和江苏银行合作的时候,当中就是由江苏省财政厅的清洁发展基金来作为第二部分风险的第一损失分担。那么超过这部分损失的部分才会由IFC来提供第二部分的损失分担。经此安排之后,商业银行就会更有信心去推动这方面的信贷的工作。这是过去几年IFC推动比较多的一个能效融资合作项目。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监会致力于推动绿色信贷政策。这是我们国家绿色金融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一直到现在还对很多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绿色信贷指引的落实。最近的一些工作方向主要是要建立一个统计制度和建立绩效测评制度,或者说KPI制度,去衡量各个银行落实的情况。

 

这些体现在2014年发生的一些显著变化。央行、人民银行自2014年以后,积极介入到绿色金融的政策倡导工作中,央行提的金融体系建设,或者说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这其实是在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扩展。

 

央行研究局在2014年七八月时提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并设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然后,分了若干个子课题包括信息披露、绿色银行、绿色债券,以及碳市场、碳金融等。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成立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绿金委在过去这一年当中相当活跃。比如把研究课题提出的十多项政策建议不断地具象化。而且通过绿金委的100多家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开展一些行动、项目跟实践进一步的融合,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年二十国峰会的主要讨论话题之一。

 

 

 

绿色债券,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如苹果公司近期发行了该公司100多亿美元债券,其中,有15亿美元定义为绿色债券。之前,联合利华也发过绿色债券。中国在去年有两家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一家是金风科技,另一家是中国农业银行,这两家都是在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

 

当这两家机构在国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时候,国内还在讨论关于绿色债券的一些政策文件的起草等。去年12月,两个指引文件就发布了,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公告,另外一个是国家发改委绿色加权的发行指引。这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热情,因为绿色金融债是可以提供绿色通道的。因此,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立即宣布拿到了央行绿色金融债的审批,各自拿到了500亿元额度而且也已经发行了第一笔绿色债券,各约100多亿元。

 

此前,上交所也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鼓励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用于节能减排、环保方面的项目,据我所知现在有很多公司及券商都在很积极地准备做绿色公司债券试点。

 

可能有人会问绿色债券和其他的债券有什么不同?目前来看,主要是两方面不同:第一是投向不同。因为一般的债券不会规定要投向绿色项目,而绿色债券规定要有绿色投向;另外,为了证明你的投向是绿色的,一般会鼓励第三方提供认证,说明其投向、整个流程、项目选择、选择标准等都是符合绿色标准的。

 

 

 

 

绿色金融如何从政策红利转向市场红利

 

绿色金融现在充满了创新的机会。中国有太多的环境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反过来看就提供了很好的创新机会。金融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最上层起到很大的杠杆效应。如果我们能够用好绿色金融,其实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NGO或社会企业,都将大有作为。绿色债券就是其中一例,金融机构多了一种新的产品可以去开发,企业也多了一个融资的途径和工具。除了绿色债券,还有很多热点,如很多NGO在做绿色供应链融资。

 

不过,我们还需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国外有很多不同。最明显的是,中国是自上而下去推动绿色金融的,而在国外更多的是市场来推动。

 

在中国,这个指挥棒效率就很高,所以我们的绿色金融债预计今年就能到3000亿的规模,这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了,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市场的积极性在哪儿,现在大家都抢着去发是因为要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过半年、一年之后又会怎样?所以,我认为,要思考如何把绿色金融从一个政策红利逐步转化和过渡到市场红利,由市场来说话、让市场真正地感觉到绿色的价值。

 

另外,我觉得个人在绿色金融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去年我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老师一起合开一门课叫企业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其中一堂课专门关于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当时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国外。我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存款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你存进去的钱会被银行用到什么地方去。让我比较吃惊的是大概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外国学生举手说他们有这个考虑。

 

有几位来自欧洲国家的学生提到他们在银行存款的时候,银行会有一个说明让他们签字。这个说明主要是问他们是否介意把资金投放到如酒精类、烟草类等特殊行业当中去。如果他们不愿意,就可以在这个通知书当中明确地告知银行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投入到这些领域。

 

这意味着银行很关注客户的愿求,会做出相应的一些资产配置的安排。

 

 

这就是每个人的力量,如果你关注存到银行的每一分钱、买理财产品的每一分钱、买股票的每一分钱、去了解它可能产生的影响,那么,市场上就会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最终会让市场当中产生一个绿色的存款产品、绿色的基金产品、绿色的指数产品,供大家选择。

上一篇:【微·生物质】我国生物质能源市场规模及发展方向预测
下一篇:国家太阳能聚光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分享到: 收藏